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⑤丨唐际根:殷墟考古需要一代又一代考古人的接续努力
(点击图片进入报道专题)
人
物
简
介
唐际根,江西萍乡人,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首席研究员。曾主持发现埋藏地下3000余年的商王朝中期都城(洹北商城),完善了商王朝的编年框架。推动并参与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取得成功。
●文物最好的展示地就是在出土的地方,如果离开遗址,对文物的信息量是一个巨大损失
●殷墟考古需要一代又一代考古人的接续努力,我们这代人只能做一部分
●我们的前辈把殷墟圈起来、保下来,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让以殷墟为代表的商文化“活”起来
●殷墟应该三步一景点、五步一故事,让今天的人们能够走近遗址的道路、水渠、宫殿、作坊、居民点等,那才能让人们穿越到历史中
川观新闻记者 吴晓铃 摄影 黄潇
5年前,在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纪念大会上,主持人曾问回安阳参会的唐际根:“回到曾经工作了27年的殷墟,有什么感言?”唐际根稍作沉默后说:“我离开了,但没离开,因为离不开。”
在新中国的殷墟考古人中,除了发现妇好墓的女考古学家郑振香,20多年前发现洹北商城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前站长唐际根,也是大众较为熟悉的一个。他屡屡亮相各大媒体讲殷墟考古、讲商朝故事,在出版多部著作之后,他的新著《寻商:手铲与司马迁的对话》也正在创作中。自1928年开启正式考古以来,殷墟发掘工作已持续近百年。历代考古学者在这里发现了震惊世界的甲骨文、发现了商代的宫殿和王陵、发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史料记载的女将军妇好之墓,丰硕的考古成果,举世瞩目。上世纪80年代,初出茅庐的唐际根来到安阳。这位喜欢挑战的年轻人在梳理殷墟考古资料时,敏锐发现商代考古学文化分期并不完整。顺藤摸瓜,他最终带领团队一举发现了商中期的洹北商城,填补了郑州商城为代表的早商和殷墟为代表的晚商中间的缺环,完善了商王朝的编年框架,为上世纪90年代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贡献了重要成果。
唐际根
近日,唐际根接受了四川日报全媒体“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大型人文融媒报道记者的专访。尽管已经离开安阳多年,唐际根表示,他的科研重点仍然是商王朝,并且殷墟是重中之重,“殷墟的研究要做一辈子。”
善思 发现商文化分期隐藏研究线索
关于商王朝,除了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之外,最大的信息来源就是近百年来的考古。正是大量甲骨文的发现,让商王朝的历史成为信史。而伴随着考古材料的陆续出土,以郑振香为代表的考古学者认为,殷墟考古已经解决了遗址分期、遗址布局、商王朝社会性质三大问题。
刚刚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的唐际根读完相关论著后却提出了质疑。这位北京大学考古系的高材生,本科毕业论文曾被考古泰斗严文明先生给了92分的高分,工作后虽然从事新石器考古工作,却对夏商文化也感兴趣。当他偶然读到考古大家邹衡的《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时,觉得夏商考古大有可为,于是义无反顾踏上了前往安阳之路。
唐际根(中)在殷墟车马坑发掘现场
唐际根认为,安阳考古成果丰硕,但依然有很多学术问题悬而未决,“比如关于商王朝的分期。按照甲骨文记录,商王朝从成汤开国到商纣败亡,经历了17代31位王。但发掘显示,安阳殷墟的主体遗迹只相当于第20位国王盘庚迁殷至商朝灭亡的商后期。以前19位国王的商朝遗迹必须到安阳以外寻找。按考古学泰斗邹衡先生论述,郑州商城为代表的城址是商王朝早期遗址。那么商王朝曾多次迁都,在商早期和商晚期之间,还有没有一个商中期呢?”
唐际根的疑问并非凭空妄想。整理考古材料时,他发现早商阶段最晚时期的陶器,和殷墟最早的陶器存在明显差别。“拿陶鬲举例,郑州出土的早商陶鬲和殷墟出土的陶鬲形态完全不同。器物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郑州商城和殷墟两地的陶鬲呈现的过大‘跳跃性’,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推测早商与晚商之间应该存在缺环。”
然而,要把推论变成结论需要证据。在发表论文提出了早商与晚商之间存在“缺环”的观点之后,唐际根将田野工作的目光投向了京广铁路安阳段的四处遗址。这片自1959年以来陆续发现的遗址,出土的陶器和青铜器风格相似、年代相同,更重要的是相互间距离并不远。唐际根“脑洞大开”,“4处遗址会不会从地层上属于同一遗址?如果是,那这么大的遗址又意味着什么?”
善察 揭开中商文化面纱
1996年,唐际根启动了豫北冀南的区域考古调查,他要通过这次调查将他心中的疑窦解决,重点依然是他念念不忘的4处已知遗址。
那是一个大风天,唐际根开车带着技工到安阳洹河北岸花园庄村附近的豫北棉纺织厂附近勘探。在纺织厂大门南侧的一块蔬菜地,唐际根一不小心踩坏了一棵白菜。他顺势将白菜拔出,突然发现白菜根须上粘着一块陶片。凑近一看不由大喜,“就是商中期的陶片!”
唐际根
唐际根并非天生火眼金睛。在写硕士论文时,他曾把公开发表的商代陶片资料全部复印下来,再根据规律贴到墙上,每天不停琢磨研究,商代陶片的特色可谓烂熟于胸。白菜地里的中商陶片重见天日,引发了次年在白菜地里的考古发掘。1997年,唐际根团队在这里布设考古探方,发掘出商朝中期的一批灰坑、灰沟和一堆碎陶片。他意识到这批陶片的价值,迅速整理出一份考古简报投到《考古》杂志。遗憾的是,这篇简报却被退回修改,有审稿人认为用一堆碎陶片来论述商中期的存在尚缺说服力。
简报被退回,激发了唐际根年轻人的血性,“退稿就是因为缺乏完整陶器。”他找来技工师傅,将发掘出来的全部陶片集中到一起,又从自己的裤兜里摸出一叠现金,对着技工师傅们说:“你们几位加个班将这堆陶片整理一下,看看能不能拼对出完整器物来。这里是70块钱,每拼出一件就拿走10块!”
“结果第二天,7件由碎片拼合的陶器摆在地上。我的70块钱就没有了,哈哈哈……”时隔20多年,唐际根依然能回忆起这些细节。最终,他以这些复原的陶器为基本素材发表了那篇震惊业内的《1997年安阳花园庄发掘简报》,简报宣布这里发现的遗址属于商中期。
此后考古队员再接再厉,在附近拉网式勘探,果然发现此前所谓的4处遗址,地下却是连成一片。第一次勘探结束时,4处遗址加在一起的面积不小于150万平方米。现场学术研讨会在1998年举行,中商文化逐渐获得业界认可。
此时,唐际根内心却在琢磨更深层次的问题:这处遗址会不会与都城有关呢?
善考 发现洹北商城
要回答这个问题,仍然要依靠田野工作。唐际根带领考古队持续在京广铁路附近勘探。
1999年,唐际根从安阳回北京处理私事。临行前,他委托同事继续勘探,找寻地下遗存的边界。三天后,同事刘忠伏突然打来电话:“可能找到城了!”
唐际根闻言兴奋不已。他立刻买票返回安阳。下车时是凌晨,光线昏暗,再加上过于激动,他竟然一只脚穿了自己的鞋,另一只脚穿上别人的鞋回到考古队。
刘忠伏等人此时勘探的城墙已经延伸了300多米。唐际根到达后,仅一天又将夯土城墙延伸到1000多米。两个月后,考古人员历经艰辛,终于将城墙合龙。勘探成果赫然在目——这是一处面积达4.7平方公里的商王朝中期古城。
如果这是一座城,并且是中商都邑,那宫殿又在哪里?唐际根继续在田野中找寻证据。
唐际根
那一阵,唐际根和同事们采取了“阵地战法”,在城址内分片勘探。只是到旧机场下铲,被机场保安以影响飞机起降赶出;到机场附近村里的菜地勘探,又被当地村民要求打一个孔两块钱。无奈之下,唐际根带着队员到附近苹果树林下铲,没想到一铲下去就打到了非常瓷实的夯土。系统勘探后,竟然发现了一座面阔170多米的夯土建筑以及大量红烧土块,此后的材料证明,这是中国考古界首次发现如此大型的商代四合院。
在其他点位的考古也有惊喜。机场围沟因发现了夯土而进行解剖,结果沟内700多米的剖面发现20多处夯土建筑。尤其发现一块白陶时,唐际根兴奋不已。他知道,白陶是商王朝贵族使用的器物。此后半年,考古人员在此发掘了一处面阔170米,进深85米至91米的四合院建筑,在院子里的台阶附近发现40余处祭祀坑,发现了陶器、玉器等文物,所有遗存都属于商中期。
一座新发现的商中期古城正式被确认。唐际根亲自命名为“洹北商城”。洹北商城的发现,以无可辩驳的证据,证实了商中期的存在。这一发现把过去早、晚两期的框架,变成了早中晚三期的框架,丰富了学术界对商王朝历史的认知。
在殷墟工作期间,唐际根还推动了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促成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安阳市共建殷墟博物馆。2017年,他辞别安阳前往南方科技大学任教,但是在他心里,未来的科研工作仍然离不开殷墟。这位来自中国南方的考古学家,一生都将是“殷墟人”。
唐际根(右)
对
话
希望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商朝
商代祭祀殉人不是奴隶,而是抓来的俘虏
记者:前段时间,电影《封神》上映,让商代再次受到公众关注。根据目前的考古材料来看,商朝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王朝?
唐际根: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对商朝的历史有过简单记载,殷墟出土十万余片甲骨,所刻文字又丰富了对商代的认识。而1928年开启的殷墟考古,则揭开了一个更加真实的商代。
比如说殷墟虽然以青铜器流传于世,但日常生活主要使用陶器;殷墟的墓葬出土了大量马车,可以知道商代已开始使用这种新的交通工具。动植物考古显示,商人的食物,主粮是小米,其他则包括鸡、鸭、鹅、牛、羊、猪;那时没有桌椅,他们吃饭时膝盖着地,所以殷墟出土的商人骨骼、膝盖骨上常有磨损痕迹;此外,青铜器中有大量的酒器,证明商代人善酿酒、爱喝酒;商代贵族住着“四合院”,殷墟的道路也非常宽广,很多大型道路宽达十几米。殷墟出土的陶三通,证明他们3000多年前就已懂得铺设城市地下管网;他们的文字也并非主要刻在甲骨上,而是直接用毛笔写在竹简或者木牍上。因为殷墟的少量甲骨卜辞和玉器上,都发现过用毛笔书写的文字。当然,著名考古学家郑振香还发现了妇好墓、妇好铜钺等文物,证实了甲骨文所记载的3000多年前的女将军确有其人。
记者:《史记·殷本纪》说商代最后一个王商纣王宠妲己,并且“重刑辟,有炮烙之法”,考古是否可以看出商纣王的残暴?
唐际根:根据考古材料并结合甲骨文来看,商代的王都残暴,因为他们相信天命和祖先祖灵,要杀人祭祀。殷墟西北冈的王陵区,密集分布着2500多座祭祀坑,里面有殉人的累累白骨。在殷墟博物馆,观众可以看到两件青铜甗都装着人头。这两件青铜甗分别发现于1984年和1999年,最初大家发现碎裂的头颅时,还以为这是头颅不小心掉在甗内所致。结果1999年在殷墟刘家庄北地1046号墓再次发现相同情况,专家对头骨进行检测,发现钙质流失严重,才发现商代把殡葬者的人头进行蒸煮,同样是一种祭祀行为。
在殷墟考古时,我们发现殷墟墓地是按家族埋的,仅有大约3%的墓一无所有,剩下的都有随葬品。王陵区的殉人不是奴隶,而是抓来的俘虏。我们曾利用锶同位素技术,寻找过祭祀坑内人骨的来源。这种技术的科学依据是,生活在不同锶同位素组成地质背景环境中的人,其体内锶同位素组成存在差异。检测显示,王陵区祭祀坑中的人骨都是当年殷墟以外的人,且大多来自西边,可能就是与商人为邻的羌人,只有一小部分从南边抓来。这也跟甲骨文的记载对得上。
记者:商王朝的最终覆灭,和商纣王的残暴有关吗?
唐际根:暴政之下,肯定要引来反抗。所以武王伐纣时,蜀、巴都参加了。但是商朝的灭亡应该还有其他我们不知道的原因。考古显示,商王朝从商纣王太爷爷武乙之后,铜器做得越来越差、陶明器也越来越草率。商朝中期应该是商王朝最厉害的时候,幅员辽阔,在湖北盘龙城设置军事重镇管辖当地。但随着地方文化的崛起,当然也可能和商朝的统治方式有关,后来管不住就只有收缩。到纣王时期,他在位时间很长,后来为所欲为,最终动摇了国本。
殷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记者: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之一的李伯谦曾这样评价,“就考古学而言,没有哪处遗址的重要性超过殷墟。”殷墟发掘已近百年,成果丰硕,未来的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还应朝哪些方向努力?
唐际根:殷墟还有太多的问题没有解决。殷墟作为商王朝晚期都邑到底是什么模样?现在并不能完整地复原出来。比如,文献记载里有纣王宫,考古虽然挖出了宫殿,但无法确认哪一座是;殷墟都城各个居民点之间怎么沟通?一个居民点究竟住了多少人等,都需要研究。所以,殷墟的考古需要一代又一代考古人的接续努力,我们这代人只能做一部分。
虽然我已经离开了安阳考古队,但未来的主业仍然会是商研究。最近我在写一本关于殷商的书,希望试图打通文献、甲骨和考古材料,描述一个更加丰满的商王朝。比如为什么古蜀国是蜀方,它和商王朝是什么关系?妇好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整个殷墟究竟有多少人?等等。我还在做一件事——打造“数字妇好”。我心目中的妇好,第一要有血统,即要根据考古资料提供的信息来打造。第二要有智力,她不光是一个形象,要设计一个数据库跟着她,她会知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知道自己是商王武丁的配偶,知道自己生过孩子,知道自己的朋友圈,她还可以和今天的人们对话。我期待未来我们开学术会议的时候由妇好来主持。我们的前辈把殷墟圈起来、保下来,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让以殷墟为代表的商文化“活”起来。
记者:作为一名考古人,当年为何会力推殷墟申遗并修建殷墟博物馆?
唐际根:主要还是和殷墟的保护有关。因为那时有很多破坏遗址的违法活动,申遗成功能提高公众保护意识,扩大知名度。再加上当时各部门恰好也重视,这件事就搞起来了。殷墟博物馆也在这个背景下建立,我一直认为文物最好的展示地就是在出土的地方,如果离开遗址,对文物的信息量是一个巨大损失。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有一件事没有办成。其实我心目中的殷墟博物馆应该是一个遗址公园,而不单纯是把文物摆进建筑。殷墟应该三步一景点、五步一故事,让今天的人们能够走近遗址的道路、水渠、宫殿、作坊、居民点等,那才能让人们穿越到历史中。那是我的终极梦想。
三星堆除了青铜器,应该更重视那座城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7月26日到三星堆视察时,点赞三星堆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现在我们基本知道了中原文明如何影响了三星堆,但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三星堆影响了中原文明?
唐际根: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有目共睹。第一它通过考古印证了长江上游在3000多年前存在过一个古王国,并且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第二它是3000多年前中国青铜文明鼎盛期的一个缩影。第三它通过精美的出土文物,描绘了一个多元一体的中国。
三星堆文化通过长江中游与中原夏商文化建立了密切联系。商王朝早、中期,以尊和罍为代表的商王朝青铜器传播到长江中游,再溯江而上传播到三星堆。因此,三星堆既体现了本土文化的坚持,比如他们有祭祀的大立人、有通天的神树、有繁缛复杂的神坛,但是当北方的青铜技术和礼制南下,也被三星堆吸收,所以我们看到了顶尊跪坐人像,那些顶尊的虔诚跪坐人是古蜀国的,他们顶着的尊又代表着商文化,这些器物背后是北方的尊和罍体现的制度和技术的影响,也就是多元一体的生动体现。
如果以全球的视野来看,三星堆文明跟它所代表的古蜀国,是人类历史的发展截面。在那个时代,两河流域是加喜特王朝,尼罗河流域是新王国时期,黄河流域是商王朝,它们共同发展了地球的区域文明,并且都跟河流有关,这些可以丰富我们对地球文明的认知。
当然,三星堆和中原文明的相互影响,目前来看有主有次,主要还是中原文明影响了三星堆。我们可以看到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器以及背后的礼制,是来自中原的商中期甚至商早期。但是古蜀国的一些思想观念甚至实物,也的确影响到了中原文明。比如三星堆出土了大量有领玉璧,在云南、江西这种器形都有发现。殷墟妇好墓里也出土过,但数量极少,所以学术界推测有领玉璧的源头可能就是三星堆。也就是说,虽然商早期或者商中期的技术制度南下影响了三星堆,但古蜀国在接受影响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文化进行了输出。
记者:您曾经为殷墟申遗做出贡献,如今三星堆正在积极推进申遗,对此您有何建议?
唐际根:依然还是研究、保护和展示。三星堆遗址至少符合世界文化遗产6条标准中的4条,但价值还需深挖,要在具有的普遍价值里挖掘它最突出的地方。此外,保护和展示要做好,这并非只是给出土文物建一座博物馆,而是展示以三星堆遗址为中心的一整套体系。比如三星堆古城究竟是什么样子,至少得有游线来体现,让专家和公众对三星堆遗址有直观的印象。此外三星堆古城考古研究工作未来还应该继续。比如说三星堆的王陵有没有?古城究竟怎么布局?那些青铜器、玉器的生产作坊区在哪里?等等。三星堆祭祀区的出土文物最吸引大家眼球,然而这些青铜器只代表了古蜀国的某一个时间段,整个三星堆古城是更需要关注的遗迹。
记
者
手
记
他们身体力行让历史“活”起来
在跑考古口以前,我对考古人有一个偏见,那就是他们的工作往往是被动发生,在发现古代墓葬或者相关遗迹之后,才现身进行抢救性发掘。三星堆上世纪80年代的一醒惊天下,秦始皇陵兵马俑、湖北曾侯乙墓、江西海昏侯墓等重大考古发现莫过于此。待真正接触到这一行后,才发现考古领域不仅学霸多,而且很多人多年以前就已经深刻认识到考古对于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扎根殷墟多年的唐际根教授,应该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考古人之一。
他有高度的职业敏感和持久的职业热情。在殷墟考古成果十分丰硕的背景下,仍愿意“以身试险”,最终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找到了洹北商城,为弥补商代历史的缺环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果说发现洹北商城还只是体现了唐际根的专业水准,那此后他致力于推动殷墟博物馆修建、殷墟申遗,则体现了一名考古人的历史自觉和文化使命感。如今漫步殷墟,可以在遗址内看到令人震撼的车马坑、祭祀坑,可以在博物馆看到殷墟民众的衣食住行,可以从甲骨文中感受到汉字发展的源远流长。曾经不被国际承认为信史的商代,变得鲜活可触。尤其可贵的是,即使离开殷墟到高校任教,唐际根仍然不忘让殷墟“活”起来。他关于数字妇好、电影妇好的系列尝试,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考古人的义务。
不过,也正是因为有一大批这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考古人,才最终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世界贡献。
四川日报全媒体出品
策划:李鹏
统筹:姜明 赵晓梦
第五期
执行:马艳琳
记者:吴晓铃 黄潇
剪辑:郭雨荷
设计:沈晓颖 刘津余
编辑:杜馥利
· 四川发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涉及多个厅级领导职务
· 成都崇州警方通报“女童小区内被狗咬伤”事件
· 国考报名人数已破22万!四川涉及这些岗位→
近期热门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来川观新闻APP看更多
校对 朱秋敏
责编 杨昕
审核 史册